欧易

欧易(OKX)

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

火币

火币(HTX )

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

币安

币安(Binance)

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

郭沫若作一首《满江红》,开篇就是千古名句,毛主席读完连连称赞

2023-01-09 00:31:24 457

摘要:1963年的元旦节,郭沫若填了一首《满江红》,当中出现了一个名句,后来被到处引用。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它出自郭沫若手笔,这个名句就是——沧海横流,方显出,英雄本色。毛主席看到这首词以后接连称赞,还为它写下一首“和词”——《满江红·和郭沫若同志...

1963年的元旦节,郭沫若填了一首《满江红》,当中出现了一个名句,后来被到处引用。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它出自郭沫若手笔,这个名句就是——沧海横流,方显出,英雄本色。

毛主席看到这首词以后接连称赞,还为它写下一首“和词”——《满江红·和郭沫若同志》,于是又造就了一个名句——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

郭沫若号称现代文学史上的“通才”,位列“鲁郭茅巴老曹”第二,懂一点西医,又通晓历史、会写杂文、小说、戏剧。不过他公认成就最突出的领域,还是在“新诗”上

二、三十年代的中国,郭沫若是“新诗”最重要的奠基人。不过论到写诗的“水平”,如今的年轻人读到他当时创作的“新诗”,往往都是掩鼻不及。

现代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,曾经公开在一档节目上表示郭沫若的创作水平:“说实话,还不如我呢!”

郭沫若“新诗”的创作水平在如今的争议很大,那么他的旧体诗词水平如何?毛主席为什么会称赞他的《满江红》写得好呢?照例,还是让我们从他的原作中去找答案。

一、《满江红·沧海横流》赏析

这首填词写于1963年中苏关系到达冰点时,当时国内经济情况刚有所好转,又逢元旦节,所以郭沫若填了这么一首词歌颂党和毛主席,以及全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
郭沫若这首《满江红》虽然用到了旧时的平仄格律,但是遣词造句完全是“新诗”的方式,情感外露,用语浅白,几乎没有进行白话翻译的必要。

词的第一句“沧海横流,方显出,英雄本色”,和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忠臣”意思相近。只是后者涉及两个文史典故,没有读过史书的人听到“疾风”二句,可能不会有什么直观的感受。

郭沫若把相同的意思,通过“沧海横流”的显性描写,直接呈现到读者面前。借“浩瀚沧海”,比喻新中国遭遇到了巨大困难。

然后又以“横流”的态势,来比喻灾劫之“蛮横”和“没有道理可言”,所以郭沫若这几句词非常具有诗性的感染力。

由于采用的“喻体”通俗,所以词的第一句后来传播很广,引用度极高。光凭这一句填词,也值得毛主席一声称赞了。但是郭沫若后面的句子,就写得比较一般了。

词的第二句“人六亿”以后,基本上都是大白话。当时中国人口总数大约接近7亿,所以郭沫若说“人六亿”,其实就是指全国人民。那么,郭沫若这首词后面,大概写了些什么的呢?

我把郭沫若的话,简单意译一下:同志们,我们遭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。敌对势力向我们的国家和领袖发起的攻击,就像是沧海之水一样到处泛滥,一发不可收拾。

不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困难,才让我们有机会显露出英雄本色。该是我们创造历史,改变历史的时候了。

全国六亿人民一定要比过去更加团结,坚持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去打赢这场战争。天垮下来,我们要用双手举起来;世界倒下来,我们就要把它扶直!

一切听党的号令,“一唱雄鸡天下白”。太阳出来了,冰山就会融化;但是真金根本不会被融化。毛主席著有“雄文四卷”(这里指《毛选》),为全体人民立下了革命的纲领。

暴君夏桀的走狗冲着英明的尧帝狂吠,这简直可笑到了极点。少数几个敌人,面对我们六亿人民,结果一定是泥牛入海,消失无踪。革命的红旗迎着东风招展,乾坤都变成了赤红色。

通读下来,这首词比喻有了,对仗有了,格律好像也没什么毛病,就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儿。仔细想想,原来还是他“新诗”带来的毛病。

因为郭沫若的词里少了一点“含蓄”,缺乏耐人寻味与咀嚼的地方。不过当年他的“新诗”恰好就是因为这种个人风格,才得到文化界的一致好评。

二、“性情中人”郭沫若

人说“诗如其人”,郭沫若本身就和他的诗一样,是一个性情中人。1892年,郭沫若出生在四川乐山的一个小商人家庭,他在少年时代就是一个极具反抗意识的革命分子。

1907年,十五岁的郭沫若就因为反抗教师“专制”,选择“罢课”,结果就被学校开除了。后来家里通过关系把他送进乐山中学堂读书,他读了很多翻译小说后又想革老师们的命。

于是在1919年,十七岁的郭沫若再度因为“罢课”被学校开除了。后来,他在家人的支持下东渡日本留学,他刚开始和鲁迅一样选择了学医。

不同的是,鲁迅认为“学医救不了中国”,于是没有完成学业就回国了,但是郭沫若是在日本的医学院毕业后才回国。回国之前,他在日本的学校里面,“又罢了一次课”。

郭沫若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,他在二十年代初回国以后,和一帮文化人发起了“创造社”,期间和鲁迅因为一些误会打了几场笔仗。

郭沫若和鲁迅二人都是文化界的大拿,然而他们骂起人来也和小孩子一样没有分寸感。稍有不合,一个就被骂成了“衣冠禽兽”,另一个就被骂成了“流氓才子”。

当时的郭沫若一边办杂志、报纸,撰写文章骂人,一边去参加北伐,还当上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总部的副主任,后来又在南昌起义后入了党。

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,郭沫若流亡日本十年。他在那边研究历史,同时进行文学创作。等到抗日战争爆发时,他又接受党的安排,回国参加救亡运动。

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,郭沫若一介文人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,能够毅然选择回国参加战斗,果然是有几分“英雄本色”的。

人说三岁定八十,青少年时代的郭沫若就是性情中人。后来到了五十年代,他已经是一位69岁的老人,看了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后,还会写诗大骂“中间派”——“千刀当剐唐僧肉”。

可见,郭沫若的性格中有天真、偏激的一面。

结语

郭沫若的“新诗”因为写得太过直白,相当大一部分看上去只是单纯的情绪“宣泄”。它们既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,又不能激发人的思考,难怪马未都要喷他写得像小学生。

但是在二十年代的中国,国人却是一个敢于“创新”的文人。在他以前,中国人没有像那样写过诗歌。所以他的“新诗”在文学史上取得这样的地位,也是理所当然的。

除了“新诗”以外,郭沫若的“旧诗”其实写得一般。这大概是因为他较早接触到了西方文学,所学又杂,并没有潜心研究过中国的传统诗词。

但是无论如何,“沧海横流,方显出,英雄本色”一句,还是写得非常有感觉的。而且这一句词,也可以算是郭沫若前半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了。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( 微信:bisheco )删除!
友情链接
币圈社群欧易官网